物流ERP系统解析

发布时间:2023-07-31 点击:158
1. 从库存管理的订货点法到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
所谓订货点法,即给一个库存物料制定一个库存的最低标准,当库存数量低于这一标准时,就需要下达订单去采购或生产这一物料。对于稳定消耗的物料,订货点法有效,但对于非稳定消耗的物料,订货点法就难于应付了。
20世纪60年代,针对订货点法的不足,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了分层式产品结构以及物料的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概念。所谓独立需求是指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例如,客户订购的产品、科研试制需要的样品、售后维修需要的备件等。相关需求是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派生出的需求,例如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等的需求。
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根据提前期的长短,计算出相关需求的物料,并让它们在时间上加以先后排列,这就是erp思想的精髓。
2. 从mrp发展到制造资料计划mrpii(manufactory resources planning)
mrp方法的出现,在当时对提高库存管理和生产计划的准确性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没有考虑到
实际的生产能力是否可以完成这些计划,在实践中也逐渐显现出它的一些不足。20世纪70年代初期,能力管理(capacity management)概念被提了出来。首先,人们将执行计划的机器及人力定义为“工作中心”引入到物料的范畴,作为广义的物料参与计划的运行,其次,给每一个工作中心制定一个能力的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再去衡量mrp制定的计划是否可行。
20世纪70年代末,会计中的资金概念被导入到mrp中,要求mrp在处理实物流动的同时也同步处理财务工
作,这样mrpⅱ(新的mrp)同时也能说明销售收入、说明采购支出、计算产品成本、表示存货的资金占用等。
3. 从mrpⅱ到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erp是在mrpⅱ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的,最初它是基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将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所
有业务单元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质量、运输、市场、销售、服务以及相应的财务活动等纳入一条供应链内进行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erp在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过程加入了企业理财的观念,更加强调了对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随后,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erp从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延伸和发展为面向全行业的广义产业链管理,管理的资源对象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外部。
新的erp系统扩充了mrpⅱ的制造与财务功能,同时增加了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并支持流通领域的运输和仓储管理、售后服务管理和在线分析功能;支持制造过程中的品质管理,实验室管理和设备维护管理,近年来又增加对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与大规模信息通信的处理。事实上,erp已经成为整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4.erp系统选型
erp系统仅仅是管理者需要借助的一个管理工具而不是管理本身。若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与实施这一系统,它确实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但若在基本条件不具备的前提下盲目实施,它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而且还可能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总体来说,随着erp系统的发展及其给企业带的效益,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相应的erp系统作为提高自己企业竞争力的方法和手段。
但是,应避免erp系统如下的选型误区:
——软件中包含有先进的管理思想
——选择erp软件中最先进的功能
——mrp过时了
——购买了erp就可以自动解决工厂中的问题
实际上,无论多好的erp软件都仅是一个管理工具而已,它无法代替管理本身。erp软件仅能快速地告诉管理者问题在哪里、应如何管理,erp软件不能自己去解决问题。比如,erp软件告诉管理者,仓库存在浪费原材料的问题,这时就需要管理者自己去了解浪费原材料的原因何在,是生产工艺不合理还是人力的浪费,然后作出相应的改善决策和行动。反之,如管理者不去解决这一问题,那么erp软件会一直告诉管理者仓库部门有浪费原材料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会一直存在而不会自己消失。